酒包装文化
2016-08-17
酒文化是全人类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共同点,它具有很广泛的社会性和人民性,蕴藏着很丰富的内涵,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。
酒与包装,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,是两个互相融合的互动产业,相互促进,结伴发展,相映生辉,酒是产品,包装后成为商品,进入流通领域。走进市场,你就会被品种繁多的品牌所冲击:国家名牌、地方名牌、厂家名牌、老名牌、新名牌...琳琅满目。红的、绿的、白的、黄的、黑的、金的,花花绿绿的强烈色彩刺激着消费者,再加上高的、矮的、胖的、瘦的各式各样的包装盒子,整整齐齐的排对列阵。这些包装都各有各的特点和“气派”,其中不乏漂亮大方出类拔萃的,尤其是名牌酒瓶的样子,透明的玻璃质地,陶釉的光彩照人,粗粗动人的“身段”(造型)更是藏而不露,“深闺待字”(待售)。但是多数包装盒象一个面孔,构图大同小异,且以几何形块面分割较多,色彩类同,非金即银,好像不如此便不足以显示其豪华气派。结果在货架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,包装与内物严重失调,低价位酒的包装与高价位酒的包装,国家名牌与非国家名牌酒的包装格格不入,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和逆反心理。
关于酒瓶现今市场上分为两大类,一位玻璃瓶,以为陶瓷瓶,就材质而言,前者是透明、晶莹照人、华丽高档;后者釉色可人,高贵典雅。但由于造型不同,会产生出格调高雅、富丽、豪华、粗犷,精细、朴素、敦厚、玲珑、笨拙等各种感觉。消费者对此就有好、坏、美、丑的评价。有时还附加对酒厂企业文化素质的贬褒。然而不少旧厂出品的酒,牌子不同,可瓶子确是一模一样,你装我灌,贴上标签就出厂。这种没有创牌子的思想,没有知识产权意识,没有专利登记的包装容器,泛滥成灾。难怪这些产品市场打不开,效益低下,其症结之所在,是根本没有打算创牌子。一个酿酒企业,要在市场上站住脚,必须争创名牌,站在企业文化的高度,狠抓酒的内质和酒瓶造型及包装设计,搞出自己的名堂出来,独树一帜。摹仿、追“星”都是没有出路的。只有创新,才能“独标高格”。在思想感情上,在文化素质上、要占上风,站得高、方能看得远,出品也就不凡。产品在市场上会经久不衰,立于不败之地。
酒的包装一定要有个性特色和产地特点。酒的销售范围广泛,而我国优质酒产地多在水质优良的山区,贵州茅台、泸州老窖、山西汾酒、凤祥西鳯,三峡的三峡醇等,都是老窖名泉。不少包装看不出产地,或者不明显,体现不了当地酒的文化内涵。一律的几何图形,块面分割,或着金板纸加品名,这种形式也无可厚非,但缺少了自身产地的特点,这种包装多了,也就没有自己的牌子了,被无特点的海所淹没,这个牌子,乃至这个厂也就随之消失。况且人类正跨入一个全球沟通和全球竞争的时代。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具有很强的世界性,日益向国际化发展。商店的酒柜上,洋酒和国酒并驾齐驱,在一条竞争线上,琳琅满目,争相斗艳。只有越具有个性化、地方化、民族化、人性化的包装才更国际化,才能被世人所认同。汾酒盒上有杏花村,景阳岗酒的武松打虎,宋河粮液上的清明上河图,三峡醇包装上的长江三峡图,皆有画龙点睛之妙。茅台酒沿用的是老包装,一两百年,是习惯性包装,名牌包装,它的包装本身就具有地方特色,反映出了山区人的朴实豪放性格。
酒瓶造型越来越多,归根到底,求得是市场。他们庄重、朴拙、不着以过多的雕凿和粉饰,因而空间很大。而珠光宝气、金玉其身,往往因装饰不当,适得其反,购者寥寥,甚至望而却步。固然朴素不是唯一美的标准,几种花例已经说明。但酒的包装是商品,不是纯艺术品,它具有文化的内涵,是艺术的载体,酒的包装装潢是经济时代的一个窗口,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,市场感,具有现代人的文化品位。